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新北社区“海霞工作室”社区手缝工厂,银针穿梭,丝线交织。工厂巧妙地将思想引领、价值培育、文明实践融入日常劳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指尖技艺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的文明之花。
“海霞工作室”社区手缝工厂女工正在缝制衣服(金月梅 摄)
工厂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论宣讲阵地直接设在套扣车间、手缝工坊。在这里,“劳动”就是最鲜活的教材,“匠心”就是最深刻的教案。社区定期组织“车间里的文明实践课”,引导女工们在飞针走线间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与光荣,认识到一针一线对社会需求、产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不仅有效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了职业荣誉感,更在实践中培育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互助友爱的“团队协作精神”,显著提升了女工们的职业素养和文明境界。理论的力量转化为优化方法、提升质量、增进效率的实际动力,实现了文明实践与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
社区组织“车间里的文明实践课”(金月梅 摄)
“海霞工作室”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精心打造了“爱心缝纫日”品牌活动。每月固定一天,女工们放下手中的商业订单,化身新时代文明实践者,利用娴熟技艺为社区独居老人免费缝制护膝、坐垫,裁剪裤边。这一针一线缝进去的是关爱,传递的是温暖。活动不仅为困难群体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让参与者们在奉献中深刻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让守望相助的文明新风在社区悄然流淌。
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社区手缝工厂里,居民们传承的,不仅是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更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坚守;收获的,不仅是精美实用的手工作品,更是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责任与担当。每一次穿针引线,都是对文明素养的一次锤炼;每一件饱含爱心的作品,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润物无声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真正让文明新风尚融入日常、化作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