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7时许,水果店老板王瑞琴将儿子送至位于纳林希里小学的暑托班后,安心开启了一天的工作。这背后是红庆河镇党委政府部门为缓解民众暑期带娃难实行的一项新举措。
为破题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农牧民群众辅导孩子作业难等问题,结合当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红庆河镇党委、政府日前发挥志愿者力量,办起了公益性“家门口的暑托班”。目前,当地已在纳林希里小学开设班级13个,招收小学生100余人次。
充分发挥志愿者联动机制,集中力量办“爱心暑托班”,是红庆河镇上述新措的鲜明特点。纳林希里小学位于红庆河镇集镇区,附近人口密集。听说红庆河镇党委、政府要办“爱心暑托班”,纳林希里小学主动提供了教室作为活动场地。“我们平时都要上班,暑期管孩子难度真的很大,现在推出这项服务,把孩子放在这里,我们非常放心。”学生家长王先生说。
目前,纳林希里小学已挖掘内蒙古师范大学等本地高校资源,同时向回红庆河镇过暑假的大学生发出参加暑托志愿者服务的倡议。截至目前,共招募6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吴瑜说“今年暑假留在纳林希里小学参加暑托志愿者服务,不仅能锻炼专业知识,也能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家门口的暑托班”在课程设置上,采取“标准+特色”的模式开展,目前我们按照制定好的课程表按时为暑托班的孩子们上课,身为学校,就有义务多举办这些项目。”纳林希里小学校长王志刚说。他介绍,在暑托班计划启动之初,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就参与进来,在课程设定、志愿者招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暑托班开展以来,纳林希里小学整合现有资源,在不同教室开展绘画、书法、创客手工等活动,把暑托课堂打造为青少年学习、交流、锻炼的舞台。
据悉,为保障学生安全,该学校还按照“大学生志愿者+党员义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的模式,按照1:5左右“师生比”配备;同时,建立暑托班安全信息“每日报”、重大事项“即时报”等信息报送制度,确保学生安全。